Admin
中國 VS 加拿大 物價大比拼!
已更新:2018年1月30日

自從來到加拿大,我們常常吐槽這裡:雖然看著像個大農村,愛稱叫“加村”,但這裡物價高啊。學費、住宿費、生活費...花錢如海嘯。不過,要分析中加物價水準,就不能按照匯率計算,用平均工資作為參照比較靠譜。
根據中國新聞網,中國就業人員2016年的年平均工資為53,615人民幣,另據每日財經網,在“領跑”全國的北京市,職工的2016年平均工資能達到77,560人民幣;在上海市,職工的2016年平均工資為65,417人民幣;
而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報告顯示,在所有全職就職人員中現在全加拿大的人年均工資是50,000加幣,其中,華人最多的四個省份,安大略省的人平均工資為50,589加幣,BC省的人平均工資在47,914加幣,阿爾伯塔省的人平均工資為58,133加幣,魁北克省的人平均工資為46,114加幣。
由此可見,不算匯率,在就業人員的年均工資方面,加拿大絕大部分地區要稍低於中國。
說完收入就該講花銷了,我們從飲食、購物、住宿、出行四個方面來看。
== 1. 飲食花費 ==
民以食為天,飲食的花銷,從路邊攤到星級酒店,不同檔次價格也不一樣。對於土豪來說,一頓飯的花費可能是上不封頂,所以在這裡,我們還是按照上班族的日常用餐來說。
在中國,街邊便宜的米線麵條都要8-20人民幣,一份葷素搭配的工作便餐是15-35人民幣,吃頓火鍋人均消費在60-120人民幣上下,要是高檔餐廳一般需要200-400人民幣/人,如果是點餐,幾十上百的菜肴也比比皆是。
在加村,米線麵條米粉等價格都是7-20加幣不等,火鍋人均30-60加幣不等,自助每個人通常都在30加幣內,在高大上的土豪餐廳最貴的時候,價格可能上80~100加幣/人。
相比之下,想吃點好的,還是在加拿大便宜。
酒足飯飽,年輕人都愛去咖啡廳喝水聊天自拍啥的~在國內的咖啡廳,習慣了一杯25-40元的價格,而加拿大的Tim Horton,都是才1~4加幣的咖啡各種熱冷飲……
== 2.購物花費 == 週末放假的時候,逛商場是妹子們的必修課。我們同樣不說奢侈品,就看看一般主流的品牌。
回到中國以後,每每走進商場,一雙鞋要大幾百上千,買條裙子沒個幾千塊不行,一條絲巾能標價1688……
想想在加村,商場裡衣服鞋子,多數只要一百多,甚至幾十加幣,難得買到件兩三百的衣服或裙子,周圍本地的小夥伴還一臉驚訝:這麼貴!要是我就等打折買了……
至於在加村只賣幾十加幣的YSL、Armani、Dior口紅,以及幾十、二三百加幣的施華洛世奇...還有平常就一二百加幣的COACH包,黑五和BOXING DAY 能折到幾十加幣就拿下。。。也不說了,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。。
要是不愛逛商場,超市總得常去吧。
加村超市里,2~3加幣一盒的抽紙,5加幣4升的牛奶,10幾加幣一瓶的紅酒,還有12加幣一公斤的香嫩阿省牛肉...太接地氣了,簡直忍不住買買買!
== 3.住宿花費 ==
至於住房,每個地段的價格差別就大了,拿溫哥華和北京比,應該算是合理吧。
如果一個人租一居室,在北京好一點的地段,每個月4000人民幣都算得上良心價;而在溫哥華生活方便的地方,1居室一個月租金怎麼住都能控制在1800加幣上下
在卡城Downtown一個月1000加幣肯定能搞定還帶車位包水電暖網全在裡面
如果要買房,根據北京統計局發佈的房地產市場統計資料,去年全市二手房住宅均價是40619元/平方米。三環以內的新房均價超過8萬/平方米,在東西城CBD等地十幾萬一平米的房子比比皆是。
加村的房價這些年也漲得飛快,但每平米基本還沒超過1萬加幣喲。根據Remax提供的房價,在加村最貴的溫哥華地區買房,平均房價為100.8萬加幣,換算成每平方米價格,差不多是6810加幣/平米這價位……
== 4.出行花費 ==
加村的公共交通是大家最愛吐槽的對象
高鐵=沒有
火車=僅供觀光
地鐵=不超過3條line
巴士=等半小時才能到
唯一好的是高速又直又快,而且90%都不用高速收費,汽油便宜到你想哭=1.2加幣/升,所以基本都開車出行不是沒有道理。
說到車,費用差別可大了去。一輛奧迪A7,在中國買可能要70-90多萬人民幣。如果在北京一年掙10萬RMB,要7年才買得到一輛;但在加村只花7萬加幣多點,就差不多了加村人一年掙5萬CAD,16個月就能買回家。就算是個中檔轎車,比如2016的本田雅閣,在中國需要20多萬人民幣,在加村不到2.6萬加幣……
這些年國內的飛速發展有目共睹,但若只說收入與物價比,目前加村的生活水準還真是挺高。
所以在加拿大的小夥伴們,別每天憂傷一個“大鄉村”還花錢如流水啦,只要踏踏實實地努力,你就會發現,加拿大的生活還是很不錯的,各位且過且珍惜吧!